新闻中心

传递新资讯,分享企业新成果

行业动态

底部安全再敲警钟:新能源车底护板迎来材料革新

发布时间:2025/8/27 18:11:50阅读人次:806

随着某新能源品牌车辆在行驶中因底盘撞击导致电池起火的事件登上热搜,再次将公众视线聚焦于车辆底部的安全防护。类似事件并非个例。随着电动车普及和极端天气频发,汽车底部不仅面临碎石冲击、路面凸起等传统风险,还要应对电池包防护、涉水行驶等新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底护板——这片隐藏在车底却至关重要的“铠甲”——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汽车安全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什么是底护板?它为何如此重要?

底护板是安装在车辆底盘关键区域(如发动机下方、电池包外部)的防护结构,主要承担三大功能:

  • 物理防护:防止碎石、凹凸路面等对关键部件(如电池、油箱、线束)造成撞击损伤;

  • 环境密封:提升整车密封性,避免水、泥沙等侵入机舱或电池仓;

  • 空气动力学优化:平整化底盘布局,降低风阻,提升续航里程。

尤其在电动车时代,电池安全直接关乎整车可靠性,甚至行车安全。一块高质量的底护板,已成为保障车辆“底部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1756259912105_副本.jpg

传统金属底护板的局限


长期以来,汽车底护板多采用金属材料,如HC550/980DP等高强度钢。这类材料虽具备一定的刚性和抗冲击性能,但也存在明显弊端:

  • 重量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与能耗降低;

  • 易发生塑性变形,受到较大冲击后往往凹陷明显,甚至整体变形,修复困难;

  • 耐腐蚀性较差,尤其在潮湿或融雪剂环境下易锈蚀。

新一代解决方案:PP玻纤热塑复合材料


为克服金属材料的缺陷,行业逐渐转向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其中以NAPO研发的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PP-GF) 为代表的材料表现尤为突出。


汽车底板_副本.jpg


该类材料NAPO以PP为基体,通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实现了以下几大优势:

  • 高比强度与比刚度,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 优异的抗冲击性和能量吸收能力,受到冲击时纤维结构能有效分散应力;

  • 良好的耐腐蚀性与化学稳定性,适用多种环境条件;

  • 可回收性强,符合汽车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要求。

以NAPO连续玻纤增强PP为代表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不仅成功解决了传统金属底护板重量大、易变形、维护成本高等痛点,还在多项机械测试中展现出更优的能量管理能力和结构完整性,且PP基材成本较低,性能达标的同时也能满足低成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