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传递新资讯,分享企业新成果

行业动态

世界聚苯硫醚纤维发展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19/12/15 21:53:34阅读人次:1390

美国Phillips公司1967年取得以对二氯苯和硫化钠为原料在N- 甲基吡咯烷酮极性溶剂中合成PPS 的专利,1971 年实现工业化生产,1973年建成2 . 6 千吨/ 年规模生产装置;1979 年合成出适于纺丝的高分子质量线性PPS 树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生产出商标名“Ryton”的PPS材料投放市场, 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1985年以前,美国Phillips公司一直垄断着PPS的生产和市场。但在其专利到期(15 年)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日本公司纷纷建立了树脂及复配料加工厂,东丽公司、东洋纺公司、吴羽公司相续进行了PPS 纤维的开发,是目前中国市场上PPS 纤维的最主要供应商,1988年日本吴羽化学开发出第二代线性PPS(Fortron),而东丽(Toray)公司进一步开发PPS 合成纤维Torcon,属保温纤维。目前全世界的生产能力为10000吨左右。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化学公司生产PPS 纤维,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主要市场。

PPS复合材料2.jpg

与此同时,我国PPS 的研制始于1970 年前后,有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广州市化工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陆续参与,

与国外的跟进者基本同步,但发展较慢,到1990年前后,实际上只有四川大学在国家和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仍在坚持PPS 树脂的系统研究开发工作。80年代后半期,以川大的实验室技术为基础,主要是四川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建立了一批年产数10吨规模的小装置,生产低分子量的涂料级PPS 树脂。

1990~1991 年,四川特种工程塑料厂与川大合作,由国家投资建成150 吨/ 年规模的PPS工业性试验装置,生产交联型注塑级树脂。由于工艺技术不完善和产品缺乏竞争力, 这些小装置未能正常运转。1992 年四川大学牵头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和“863计划”任务,开始研制高分子量线型注塑级PPS 树脂,随后取得了技术突破。该校参股组建的四川华拓实业发展公司(现为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建立85吨/年装置进行中试,2002年l0月建成千吨级PPS树脂生产线。

此后长达8 个月的试生产运转正常,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实际产能达1420吨/年,随即投入正常生产经营。其产品已被用来替代进口的粉料树脂并开始出口,受到好评。该公司已于2005年5月动工新建5000吨/ 年PPS 生产线。据报道,内蒙亿利资源集团在鄂尔多斯市建有500吨/ 年PPS 中试装置,计划扩至2000吨/年。广州市化工研究所、四川特种工程塑料厂等在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较早开始PPS 掺混改性的研究与少量生产。

90年代初,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PPS项目中掺混改性子项目的研制任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开发,有批量产品推向市场。现在国内开发和生产PPS 掺混改性粒料产品的主要企业除上述外,还有广州云鹏工程塑料公司、金发科技公司和成都乐天塑料公司等。不久前日本东丽工业公司在深圳建立国内首家外资PPS 掺混厂,年产能3000 吨,已于2003 年l0月投产。国内企业过去由于只能用进口的高价PPS 粉料树脂为原料,生产的掺混改性粒料产品无竞争力,除少量满足军工及其它特殊需求外,多用廉价的回收料(多为水货)生产“副牌料”产品,用于一些低、中端用途;近两年开始采用质优价廉的得阳公司粉料产品。

得阳科技公司千吨级PPS树脂装置的建成和顺利投产运营,标志着我国PPS 特种工程塑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它不仅得到用户和市场的确认,且被列入上述多家国外知名机构发布的相关统计资料中。估计现今我国合成PPS 树脂(含涂料级)的总产能约2000吨/年,实际年产量约1000吨;用国产和进口纯树脂生产的“正牌”PPS树脂产品约1500吨/年,用回收料生产的“副牌”产品更多( 特别是沿海地区) , 难以估计。

2004 年四川省华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千吨级硫化纳法合成线性高分子

质量聚苯硫醚通过验收。2005年5月,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建设5000 吨/ 年聚苯硫醚(PPS)树脂。2006 年四川省纺织工业研究所研制完成聚苯硫醚纤维产业化工艺及工程技术,并进行技术转让后,预计年产1000 吨PPS短纤维,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家有能力生产这一特种材料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