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WPI)数据库和CNABS专利数据库中通过关键词和分类号进行检索,截至2016年9月东丽的PPS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 636件。其中,PPS生产工艺的专利申请量为 136件,约占PPS专利申请总量的8%,虽然占PPS申请总量的比率较小,但生产工艺是PPS研究、生产及应用领域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由于PPS生产工艺的水平决定了PPS树脂的性能及其生产成本,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相关应用材料的性能、生产成本和制备。
东丽为了进入PPS市场,从1978年开始进行PPS专利申请布局,在1978-1982年之间共申请了12项专利,为其进入PPS市场做好了技术上的储备和铺垫。在东丽与菲利浦合作期间的1989年前后4年内共申请生产工艺专利15项,在菲利浦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提高了产品性能和质量。2000-2016年是东丽专利申请量的高峰期,共申请了生产工艺专利108项,居同时期各大PPS生产企业之首,其中在2010年的申请量高达12项,这样的申请量与东丽公司在全球PPS市场的占有率密切相关。
东丽拥有生产工艺专利136项,其同族专利在日本国内的申请量有121件,可以看出,东丽非常注重日本国内市场布局。这可能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美国菲利浦的基础专利失效后,日本国内有如DIC、吴羽化学等各大公司与其相互竞争,使得东丽必须重视在日本进行PPS的专利布局 ;二是东丽前期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境内,其并未向日本之外的市场扩张,2000年之后,东丽看到了PPS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始在境外建设生产基地、并进行专利布局。东丽在中国和美国的申请量并列第2,然后是欧洲、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PPS的消耗大国,并且中国国内曾经拥有得阳科技这样大的PPS生产企业与其竞争,因此,东丽对国际市场进行布局时,很重视在中国的专利布局。美国拥有PPS的生产鼻祖——菲利浦石油公司,对于东丽而言在美国市场的专利布局和竞争也是其重要的任务和挑战。欧洲虽然曾经有德国的拜耳公司,但其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PPS市场,因此占领欧洲市场也是各大PPS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2014年,比利时的苏威公司收购美国雪佛龙菲利浦化学公司的PPS业务后,东丽在欧洲的竞争压力更大。韩国的SK化学公司与帝人株式会社合作,已建成1.2万t/a的PPS生产线,东丽也于 2016年底在韩国群山建设了 8 600t/a的生产装置,因此在韩国进行专利布局也是东丽的必然选择。
友情链接: 苏州挪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苏州纳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微弧氧化(MAO)专用PPS | 超高耐磨PPS